为加强对社会主义精神的信仰,进一步深入领会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。10月23日上午,我院邀请国防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公方彬做主题为“我们不能没有信仰”的专场报告。学院领导孙茜芸、胡建军、齐元江、周军、丁瑞生、韩玉玲及近500多名师生聆听了报告。报告会由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胡建军主持。
报告会上,公方彬教授分别从为什么重视信仰问题、我们的信仰目前遇到的危机、如何坚定信仰三个方面入手,纵横古今中外,旁征博引,对比分析大量史实和生动案例,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精神信仰对党和国家、民族以及个人的重要支撑作用,并回顾了在万里长征、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等战争中,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正是有了坚定的信仰,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历史事实。公方彬教授还结合自己三次参战、三十多年来资助近八百名学生的经历,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,还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,强调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、坚守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性。
在互动环节,公方彬教授向现场的两位同学赠送了自己的著作《大思想》和《大战略》,并在扉页题上了对他们的谆谆嘱托和教诲。
讲座结束后,不少同学对讲座的举办表示欢迎,对公教授的报告纷纷表示受到触动、触及灵魂,有利于自己更加坚定理想信念,走好人生路。新闻采编与制作一班的张小杰感慨道:“此次报告我收益良多。公教授的报告现身说法,深入浅出,震撼人心。以前觉得社会主义信仰就是个形而上的东西,看不见摸不着,没有实际力量;听了报告后,我对为什么要有信仰还有怎么坚定信仰,都有了形象而直观的理解。”
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最不可缺少的是信仰。中国共产党成立的97年来,初心不改、矢志不渝,从弱小到强大,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磨难,敢于面对曲折,勇于修正错误,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。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,坚定信仰、助力民族复兴,就在于敢为人先的进取和担当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青年一代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,国家就有前途,民族就有希望。年青一代不仅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同时也要对前行的道路做出自己的思考,这也是当代青年成长路上必须面对的课题。
【相关链接】公方彬,国防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曾任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、正师职研究员。3次参加边境作战,荣立一等功2次,三等功4次,获二级英雄模范奖章、中国青年五四奖章、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。担任过第十届全国青联常委、社会科学委员会主任。发表理论文章300余篇,个人著作600余万字,上报中央和军委总部研究报告、内参100余份。代表作品:《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》《大思想》《大战略》等。